民生在线ncys.org.cn

当前位置:“益老益小·福满鹃城”:以文化为切入点的老旧院落治理实践 本文内容

“益老益小·福满鹃城”:以文化为切入点的老旧院落治理实践

发布时间:2022-10-10 18:21来源:民生在线责编:民生在线阅读()

——以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郫筒街道鹃城家园小区为例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这一重要论述,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治理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与精准把握,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性,为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决定》提出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突出“人人”,这既强调了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过程中,每个社会成员都是主体,均有参与的责任与义务,也强调了社会治理成果将为人人共享的庄严承诺,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共同体提供了重要遵循。要深刻认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深刻内涵,扎实推进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最终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贯彻落实,事关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城乡基层和谐稳定。做好社区治理有助于整合公共服务部门,能够促进社会组织团体与社区民众参与社区实务,是当下社区提升党建水平和社区治理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但是,老旧院落普遍存在失养失修失管、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社区服务设施不健全、基本居住功能缺失、管理维护难度大等问题,使得老旧院落社区治理成为一大难题。

老旧院落的社区治理,不仅是关乎民众生活起居的重大民生问题,更是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与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关键环节。为深入探索和研究这一课题,瑞泽社工在郫筒街道鹃城家园小区试点以文化为切入点的老旧院落治理路径。基于在小区一年的治理实践,总结提炼出“以熟人挖骨干-以服务建关系-以文化聚内力-以行动带参与-以组织促改变”的行动路径,进而充实小区公共服务,凝聚文化内核,夯实组织队伍,深化居民参与,初步形成“能人领方向、文化筑内核、组织促改变”的老旧院落协同治理模式。

一、背景与需求

鹃城家园小区地处鹃兴路108号,位于郫都区老北门,是一个建成于2005年的老旧居民小区。院落占地面积3,434平方米,共1栋居民楼,内有居民306户,老人、儿童所占比例较大。随着居民入住的时间增长,小区的各类问题暴露逐渐暴露出来,阻碍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一)公共空间缺乏

鹃城家园小区因占地面积狭小,小区容积率较高,室外活动空间、绿化面积较少。内部活动空间的缺乏,致使居民空闲时间鲜少下楼组织集体活动,大多数时候均在位于居民楼一楼的电梯厅处休息聊天。然而,由于此处空间小、且是楼栋居民进出的通道口,对居民进出和消防安全构成一定影响,如何平衡居民的休闲与日常进出成为了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继续拓展新的居民休闲空间。

(二)环境整治困难

小区内本身的绿化面积就较少,而且长期缺乏专人打理,维护状况不佳。加之不断增加的车辆导致小区停车空间缺乏,仅有的绿化带被分隔成机动车停车位,使得原有绿化植物大量死亡。枯萎的绿色植物没有人移除和更新,又造成小区内衰败的景象,社区环境治理水平有待提升。

(三)居民参与度低

小区有居民306户,一部分为平时白天需要上班的年轻人,忙于工作鲜少参与小区公共事务;另外一部分便是已经退休、年龄较大的当地居民,大家对于小区出现的各种问题,都习惯了有事找社区,养成了“等、靠、要”的思维,参与小区治理的积极性也不高。且因小区内公共空间缺乏、环境差等问题,居民更对于小区整体情况怨声载道,物业发出的各项通知也无人响应,治理难度较大。需要调动居民积极性,主动参与到小区公共事务。

(四)公共服务缺乏

小区内的老人儿童占比较高,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人”。2021年2月7日,成都市发布了《关于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意见》,进行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造工程建设,提出聚焦“一老一小”和特殊群体,把柔性关照渗透到城市规建管运的各个环节中。该小区的老人、儿童服务数量少、质量低,零散且不成体系,无法满足“一老一小”群体的服务需求。应该加强针对两个群体的公共服务供给,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保障老人安度晚年。

二、思路与计划

针对鹃城家园小区住户“一老一小”特征显著的状况,社工决定以文化为切入点作为整个小区治理的内核。首先,寻找小区内的“领头羊”,然后开展丰富的“一老一小”特色服务,在此过程中发掘运用小区文化,通过居民的集体行动回应共同关注的小区事务,提升院落治理水平、提升居民生活福祉。

(一)寻找社区“领头羊”

社区治理是多维度、多元互动的过程,需要居民同意、认可和共同参与。居民是小区的主人,居民的参与是治理成败的关键。老旧院落社区治理更需要开发社区居民自愿,发动社区居民,使其充分意识到参与社区自治的重要性,共同参与老旧社区治理事务中来;其次,基于老旧院落熟人社区、单位社区的特点,发掘老旧院落中热心居民、积极分子,引导他们先加入老旧院落的社区治理,成为社区治理的“领头羊”和“主力军”。

在鹃城家园小区的骨干挖掘中,便充分利用熟人社区这一特性,发掘了以刁大爷为领头的当地退休人员骨干群体,通过座谈会等方式,收集居民意见,集结居民力量。

(二)“一老一小”特色服务

充分利用院落中的空间,协助党员、志愿者、自组织,激发他们的活力,按照传统文化中的四时之分,以他们为牵头在院落开展主题活动,让院落“一老一小”群体齐聚一堂,一起感受欢乐,建立专业关系,促进邻里和谐。

一方面,针对老人的特性和需求,为老人们提供活动休闲场地,进行微空间打造,激发老年人的积极性,展现社会友好,提升老年人的自信感和幸福度。另一方面,对于儿童的特性和需求,依托郫都区已有的生态场景,为小朋友们开展回归自然、释放天性的“游学记”服务,感受自然友好。在此过程中,依托于周边乡镇安德、德源、友爱形成合作关系,将“游学记”的体验范围扩大,让孩子们开心成长。依托于传统节日,根植于传统文化,利用社区资源,与辖区中的学校、教育机构、艺术培训机构等组织合作,为传统文化赋予新时代的活力,通过开展扣好人生第一颗纽扣服务为媒介,丰富小孩子们休闲娱乐的同时增强“福”文化的力量。

(三)挖掘特色文化凝聚内核

鹃城家园的居民大多为郫县老北门的拆迁安置人员,在郫县生活了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对于老北门的故事和当地文化非常了解。想让居民愿意对小区事务“搭把手”,首先就需要居民真正把这里“当自家”。瑞泽社工和院落的老年居民一起,回忆年轻时的奋斗故事、讲述当地拆迁安置的变迁、回顾老北门起起落落的发展历史,在沟通的过程中,挖掘院落的特色,同时,也让居民将内心的情结得以抒发。

(四)协商合作建立居民共识

首先,加强居民沟通,建立共同参与意识。通过激发老旧院落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增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活动的主动性,促进居民互动参与,建立社区居民对社区公共事务共议、共决的意识。其次,促进居民合作,完善公约规范。制定老旧院落居民公约,完善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平台和程序规范,促进老旧院落原住居民与租住户的交流合作,增加社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共同协商,自主处理。通过共同协商、建立共识、促进合作的方式,大家共同制定了居民公约,并建立了定期居民会议的制度。

(五)联合行动提升院落环境

鹃城家园小区经过近20年的使用,造成院落环境治理问题颇多。社区、物业公司和居民共同动手改善,第一步,更换小区内的垃圾桶。将原有的普通垃圾桶改换为分类垃圾桶,并通过多次的垃圾分类活动进行宣传;第二步,物业使用维修基金购置绿色植物,将院落花坛内枯萎植物进行清理并更新栽种,加铺空地的草坪。

同时,针对小区空间不足的问题,由社区和物业牵头,将小区二单元一楼电梯间的空置区域进行改造,打造了一间居民活动室,并添置了会议桌椅、书柜和书籍等,打造了包含党建、院落特色、学习氛围于一体的活动室空间。这一空间既作为居民活动室,也满足了居民议事会日常讨论、召集居民开会的需求,成为小区内的一个多功能活动空间。

(六)深化参与巩固治理成效

随着社区工作人员、社工、物业在院落治理和环境改造过程中的一次次介入与助力,社区居民对于各方的信心逐渐递增,对于社区事务的参与度也明显增长。在2021-2022年度的各类社区公益活动中,参与的居民数量不断增多,从最开始的每次找不到人参加到后期的活动名额很快预定一空,居民对院落的口碑也逐渐好转。

四、项目成效

(一)组建领头队伍,解决小区问题

鹃城家园小区这群年龄60+的热心居民代表,他们牵头带领院落老年居民,定期在业主中收集意见和问题,并定期召开线下讨论会,向物业、社区反馈意见和建议。大家共同商讨、议事,链接多方资源,分工解决居民实际问题,获得了居民的认可。居民的需求也得到了有效的输出口和反馈渠道,大家也越来越满意。

(二)动员居民参与,小区旧貌换新颜

2021-2022年,小区进行了绿化带植物更新、地面空地草坪铺设、墙面公示栏焕新、小广告清理、居民活动空间打造、楼栋出入口墙面彩绘等一系列的工作。通过这一年多多方的不断努力和付出,小区的居民们看到眼里、乐在心中,也变得积极参与小区管理事务了。通过带动居民自治共治,架起了社区与居民之间的桥梁,也促进了小区环境管理的常态化、长效化。

(三)深化自治工作,探索管理途径

小区的治理离不开居民自治,而老小区的居民自治既是一项探索性工作,又是一项为民解忧工程。鹃城家园小区要积极发挥居民骨干的引领作用,动员小区物业、社工、党员等多元治理主体。将这些零散的力量整合,发挥作用。逐步探索自下而上的群众自管自治模式。

五、经验总结

(一)重视服务开展

社区服务是聚集居民人气,拉进社工与居民关系的重要手段。鹃城家园小区一老一小群体占比高,服务活动开展少,精神文化需求尚未得到有效满足。所以在介入之初,瑞泽社工围绕这两个群体的需求开展一系列服务,进而在服务中既回应到居民需求,又凝聚起小区的人气,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重视文化凝聚力

文化是社区能否形成强大凝聚力的关键所在。鹃城家园小区居民多是同一区域的拆迁户,在地缘上存在较强联系,尚且保留了浓厚的邻里互助文化,对于过往历史变迁的记忆都还留存在居民脑海。瑞泽社工利用这一特性,巧妙的激发出居民对过往的回忆、对社区互助的美好畅想,让小区居民的文化内核得以重启。

(三)重视能人效用

社区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小区各项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各方人员的积极参与,社区积极为院落链接资源、社工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居民骨干利用个人威望聚合居民、物业将资金和技术人才拉近小区。社区也通过不断开展文化活动、居民推荐等方式建立“社区能人联系网”,并按照爱好表达、爱好绘画、爱好舞蹈等对这些能人进行分类。通过培育社区能人,激活居民主人翁意识,让居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四)注重宣传功能

针对小区问题,利用发放宣传单、张贴标语、口口相传等形式进行宣传,利用小区公示栏及时公布动态信息。定期、不定期组织对小区内环境和文化等问题和整治情况进行跟踪报道,并公布整改结果。通过宣传扩大广大人民群众对“整脏治乱”的知晓率和参与率,提高全民的环境、卫生、文明和发展意识。通过安全、文明、友爱等实例宣传,强化居民对于院落热爱度,以及对小区事务的参与意识。(成都市郫都区瑞泽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处理,欢迎分享转载



Copyright © 2002-2025 民生在线ncys.or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06013489号-3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