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点亮新时代红色血脉,彝海结盟精神永存 本文内容
发布时间:2023-07-15 23:01来源:民生在线责编:民生在线阅读()
彝乡细雨,汉地阳光,情谊万丈情意浓。7月15日,西华师范大学彝乡云暑期实践队于西华师范大学华凤校区西河片区文科楼623会议室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了第六天的暑期实践活动,进行课堂教学。本次课堂的内容为同舟共济——彝汉情深,主讲人为彝乡云暑期实践队成员刘正阳,喜德中学高一五班的全体学生参加。
民族团结的历史丰碑
彝汉情谊深长,跨越山川展同心。长征途中的“彝海结盟”,使得封闭的凉山彝区向外界敞开了大门。从此中国其他民族乃至整个世界的文明,得以进入,并与彝族本土文化形成互补。对于中国革命来说,它是我党民族政策的第一次伟大实践;对于彝族儿女来说,它将古老文明带入了一个崭新的纪元。
彝汉文化相融,交织成华章。彝族深沉的信仰和独特的习俗,与汉族的智慧和创造相互碰撞,合二为一,新的文明之舟驶向广阔的海洋。“彝海结盟”不仅是凉山彝区的壮丽篇章,更是中国民族团结的典范。彝海结盟可以说是彝汉情谊的见证,实践队把彝海结盟作为暑期实践课堂中的第五课,意图让喜德中学学子学习到彝汉情谊早已种下,大凉山与共产党的命运早已紧密相连,从而让人民结合自身生活经历,进一步加强彝乡学子的国家认同感,促进民族团结。
谱写民族团结之歌
下午3时30分,实践队成员刘正阳按时开始了本次暑期实践活动的第五节课。课堂伊始,刘正阳梳理讲述了自古以来彝汉关系的演变,以古代彝汉关系改善为导入,介绍南充历史名人司马相如为彝汉关系改善所做出的贡献,将彝乡凉山与南充的历史结合起来。“谈到司马相如,同学们更多想到的是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亦或者是他辞藻华丽的文章,但是他以一篇《难蜀父老》说服众人,稳定西南局势,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改善彝汉关系的第一人。”在课堂中刘正阳提到,司马相如好学、进取的精神值得倡导,希望大家能够学习并延续这些优秀品质,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实践队成员刘正阳对喜德中学学生的期望,也是他对彝乡的未来的期盼。
随后刘正阳结合中国近代历史,讲述了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彝族志士推翻帝制、反抗帝国主义的故事。他以彝族锡矿工人杨自元的故事为代表,讲解了近代彝族同胞在反抗帝国主义外来侵略时做出的突出贡献。“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在面临民族危机的时候能够置身事外,原来我们彝族在近代反封反帝斗争上也做出了突出了贡献,我很自豪!”喜德中学一学生在听完杨自元故事后的感叹。
“小叶丹作为彝族果基家支的首领,有勇有识的性格,为其接纳和支持红军奠定了基础,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的曙光!”彝海结盟作为民族团结和军民团结的典范,刘正阳在课堂中着重讲述了彝海结盟的故事。在课堂中,喜德中学高一五班的学子积极活跃,在课堂上踊跃发言,有的学生分享了自己到冕宁彝海结盟纪念碑的经历,以及自己对于彝海结盟的感悟。“彝海结盟的故事我从小听到大,后来真正去了冕宁彝海结盟纪念碑后,才对它是彝族人民的光荣,红军的光荣,长征的光荣有了真切的概念。小叶丹等先辈们不畏强权,为人民谋福利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彝海结盟留佳话
彝海结盟对于彝族人民来说,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更是一个开启彝族与外界交流的新纪元。它为彝族人民带来了新的机遇、新的挑战,也为他们强化了族群认同,丰富了文化内涵,推动了彝族的发展和繁荣。在课堂上讲述彝海结盟的故事能够让彝乡学子重拾彝海结盟记忆,铭记彝海结盟的历史,让彝海结盟的民族团结的精神扎根在心。
在课堂结束后,实践队成员纷纷表示很高兴能够以这种方式促进彝汉情谊,助力彝乡发展。“我们给喜德县学生讲课,讲述彝海结盟的故事,其实也是一种促进彝汉情谊的方式,希望用这种方式让这里的孩子们学有所得,未来成为一个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鲜羽欣)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处理,欢迎分享转载
下一篇:同舟共济,彝海结盟看今朝
Copyright © 2002-2025 民生在线ncys.or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06013489号-3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