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在线ncys.org.cn

当前位置:躬身绿色水产养殖,做地球生态的保卫者 本文内容

躬身绿色水产养殖,做地球生态的保卫者

发布时间:2022-03-17 21:51来源:三农产业网责编:三农产业网阅读()

文/胡月

2015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曾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为此,习主席亲自关切稻渔等绿色种养并指示,连续多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务院十部委多次要求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而在这一体系的建设中,少不了各领域科研创新人才的共同努力和推动。蒋业林作为安徽省鳖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除了在技术上不断创新,还通过与海峡两岸、国际专家的交流合作,有效提高了国内水产生态养殖领域的发展,推动了生态养殖产业不断向全球市场迈进。

蒋业林研究员团队选育的中华鳖良种凸显2016农交会

潜心科研 成就累累

蒋业林,安徽省农科院特种水产动物养殖技术创新团队带头人,研究员。现为国际龟鳖生存联盟(TSA)成员,亚太地区比较内分泌学会(AOSCE)会员,法国蜗牛推广协会成员(FSPA),法国龟鳖保护及养殖联合会(FFEPT)成员,国际生态保护与发展合作协会(IDECC)会员。

中国水产学会淡水渔业分会委员,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专家库专家,安徽省水产院士工作站站长,安徽省鳖类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安徽省特种水产养殖示范性国合基地主任,“一带一路”分中心负责人,安徽省国际科技合作协会会员。

在特种水产养殖技术领域,主持国家星火计划、重大专项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40余项,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著作10部(主编4部),获授权专利28项(国际专利3项),获省部级一、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连续蝉联专利奖2项,获得科研成果奖励近20项,制修订省级地方标准12项。在国际合作方面与美国德州大学、马里兰大学和淡水研究中心,法国农科院、法国龟鳖保护联合会、以色列鱼类中央实验室、日本早稻田大学等18个国家相关专业机构有良好的合作,主持国际合作29项,历任12次出国访问团团长,带领成员访问美国、法国、日本、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泰国、中国台湾等15个国家和地区,邀请国际专家来华交流60多人次,主办国际学术交流会议19场。2014年6月3日在人民大会堂向袁隆平院士汇报稻渔(鳖)绿色种养,高效生态循环,倍增农民效益,达到袁院士的肯定和赞许。

2014年6月蒋业林研究员在人民大会堂和袁隆平院士探讨稻鳖共生生态种养

先进理论技术 中外闻名

“真正的生态水产养殖首先应该保持养殖的水质良好,另外保证养殖的饲料安全,降低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国家需要在生态的定义上取得突破,并做一次文字性的探讨。”这是蒋业林对目前国内水产养殖业生态环境的分析,能够如此准确定位,源于他在很多发达国家生态养殖场的考察经历,他发现国外发达国家养殖场的养殖密度很大,通过生态循环得到养殖水源甚至人都可以饮用。所以,他提出,生态环境的好坏并不取决于放养的密度,而是决定于对养殖环境的处理,水质好,自然能够创造出最佳的生态养殖环境。也正是由于对生态养殖透彻的分析,让他在中华鳖生态养殖研究领域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有效推动了该产业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生态养殖,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并重,针对快速发展的中华鳖产业出现的种质退化、研发团队在六安试验示范基地选育中华草龟疾病频发、产品质量较差等一系列问题,蒋业林牵头与美国德州大学、安徽省鳖类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承担了国际合作项目《中华鳖疫病防控集成技术及产业化研究》以及国家星火计划项目“中华鳖设施育苗及动态节水养殖集成技术示范”,独创了甲鱼低碳生态养殖系统、甲鱼无介质孵化方法、生物保健型甲鱼饲料等技术,形成商品鳖生态养殖技术标准;集成创新了生态池养甲鱼装置、充氧装置、喂食装置、甲鱼晒盖台、甲鱼温室分级放养循环利用等,成功突破了中华鳖养殖历史上的多项关键难题,开发了一种中华鳖养殖深度集成技术。获得“中华鳖生态养殖技术集成与应用”鉴定成果,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总体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3项核心技术国际领先,为安徽省水产产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该成果还获得日本、美国、以色列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林浩然院士的高度赞誉,并称该技术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蒋业林研究员邀请以色列国家农业组副组长Sheenan Harpaz研究员来华交流

秉持绿色发展理念 打造生态养殖新格局

自古以来,龟鳖以其特有的食用和药用的双重价值深受人们的欢迎。 近年来,中国龟鳖产量已经突破40万吨,综合产值达千亿元,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集群,位居世界前列。《2006—2020 年渔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将龟鳖列入中国优势水产品重点区域布局。然而,随着国内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中华鳖等主要品种出现种质杂乱退化、孵化育苗设施落后、营养不均衡、养殖标准化不高、疾病频发、品质下降等产业共性问题,严重影响了龟鳖养殖业的产业升级。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蒋业林研究员专注于中华鳖生态养殖技术及其应用推广研究 30余年,在国家星火计划、安徽省重大科技专项等项目资助下,他带领特种水产养殖国际合作创新团队在中华鳖良种选育、孵化新设备新材料、环保温室育苗 系统、健康养殖设施、低碳生态系统、生物保健型饲料、养殖模式构建及标准化、疾病防治等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效推动了我国水产生态养殖产业的发展。

带领团队主要成员开展鳖菜共生试验示范

集成创新稚幼鳖温室新设施装备及室外暂养技术

近年来,蒋业林团队围绕中华鳖种质资源开发、智能孵化、环保温室育苗、生态种养模式构建等,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和产业化集成推广。 改良的中华鳖种质,孵化效率提高,稚幼鳖、商品鳖增产增效明显。总体技术水平达国内领跑,中华鳖种质保护及改良技术、智能孵化技术、环保型温室构建、鳖 - 植共生标准化技术等更是达国际领跑水平。相关研究成果在安徽、湖北、江西等省的中华鳖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5 年累计推广规模 36.7 万亩,实现总经济效益 26.7 亿元;并辐射到柬埔寨、泰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示范基地,培养国外高层次人才 60 余名,有效助推“农业走出去”国家战略,提升国际影响力。与此同时,蒋业林带领团队在长江流域、淮河流域、大别山区及皖南山区等贫困 地区开展了不同类型的培训和指导,辐射带动 1.56 万人从事中华鳖养殖产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增加就业,促进返乡农民工就地创业就业,成为推动我国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重要产业之一。未来,蒋业林将继续致力于发展中华鳖生态养殖技术和鱼菜共生技术,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国际化,为实现“碧水蓝天中国梦”、 促进生态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作出贡献。

技术多创新 科研价值卓越

首次挖掘中华鳖(安徽土著淮河鳖)种质资源;首创智能无介质孵化新装置。经三代(15年)群体选育,辅以分子技术,首次建立淮河鳖优质核心群1万组,生长速度提高18.2%;首获亲本雌雄高配比8:1,并扩繁推广,有效保护和利用地方鳖优质资源。首创智能无介质孵化新装置,成本降低75%。解决孵化效率低、操作繁琐和成本高等产业共性问题。多层去介质箱体设计,使孵化容量翻一番;智能模块精准控温控湿,孵化率提高14.2%,时间缩短3-6天。

创新育苗温室温控系统和生态装备,突破日本核心技术垄断,解决了“卡脖子”技术难题。节能减排:率先研制地源热供热新系统和7层保温新组合,每亩减排CO2为71.8吨、节能9471元,保温性能提升30%。增产增效:创制隐蔽物、减排系统、EM菌饲料、增氧和在线监测等生态装备和技术,亩增产1万只、增效20多万元。

创制五种综合种养新模式。明晰种养合理配比,创新田间工程,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实现农作模式多元化,综合种养标准化,亩均增效5761元、最高达14200元。创新中华鳖池塘生态主养配套关键技术,亩增产优质鳖200kg、增效14400元。解决生产成本高、效率低等产业共性问题。发明水质改良剂及使用方法,高效活化有益菌,水质改良效果提高30%。研发中华鳖保健饲料新配方,集营养平衡、调理肠道菌群及提高免疫力为一体,生长快、疾病少,每吨饲料节本2200元。首创“外塘+网箱+水草”生态育苗和捕捞新方法,生产效率提高5倍以上。

业界肯定 深度合作

桂建芳、邹学校、林浩然院士等均给于高度评价:“成果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智能无介质孵化、新型环保温室育苗、鳖菜种养3项核心技术达国际领先 ……”;“成果创新和先进程度显著,技术难度和复杂程度高,具有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成果得到法国等国外专家高度评价。2016 年 7 月 25 日在法国巴黎 Benjamin Leprince 研发机构进行龟鳖技术交流。法国专家FRANOIS在文中说“我看到了首创的中华鳖养殖深度集成技术和装备,为世界工艺独立风骚”。林院士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依然决定与蒋业林合作建立安徽省第一个水产院士工作站。

看到今天的辉煌,谁也不会想到蒋业林研究之初经历的困难。但凭借着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性格,他认定了方向,坚持并执着地追求下去! 他介绍说,当时国内的生态养鳖产业还属于一个新兴产业,虽然没有可以参考的案例,但却得到了领导的大力支持。立项后,他们首先着手在安徽省喜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立了1000亩产学研试验示范基地,构建了中华鳖温室+池塘两段科学健康养 殖技术体系。通过潜心研究,终于在中华鳖养殖深度集成技术上有了五大突破性进展。

深造钻研 更上一层楼

众所周知,科技创新的落脚点都是生产力转化,因此蒋业林一直非常注重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模式,促进创新成果的快速转化。2014年至今,蒋业林与中国工程院林浩然院士合作,主持建立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院士工作站,开展水产品种质创新、分子辅助育种及产业开发研究、学术交流及人才培养等,在中华鳖高雄性孵化、中华鳖地方良种选育等关键性技术有多项创新,建立了安徽黄缘盒龟和皖南平胸龟人工繁育和养殖基地,实现了平胸龟人工繁育零的突破。2015年度,院士工作站被评为优秀。

2010-2014年,作为省级科技特派员的蒋业林研究员,牵头与安徽省喜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成功组建《安徽省鳖类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为中心主任及首席专家,已建成320亩试验示范基地,建立7个部门,拥有工作人员22人,制度健全,管理规范,为安徽省中华鳖提供一个有效的研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平台,该中心2019年也被评为优秀。长期率领产学研合作团队在进行技术攻关,扶持企业创立品牌,做强做大,以市场为导向,为企业建立了“科研+中心+公司+基地+农户+品牌”产业化模式,并先后创立了“喜佳牌”、“龙子湖牌”等中华鳖著名品牌,其中,“龙子湖牌”中华鳖2011年获研发团队在舒城测试鳖菜共生水质环境“中国名鳖”称号,位列全国第3名;并帮助企业取得了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获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省级水产良种场、重点龙头企业等称号。示范带动当地养殖1000户,推广养殖新技术15项,建立了10个高标准示范基地,实现社会产值4.7亿元,使中华鳖在蚌埠地区形成了当地主导产业,为当地经济牵动性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在蚌埠地区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蒋业林以安徽省鳖类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推广平台,在省内外全面推广规模化孵化、温室健康育苗、商品鳖生态养殖、病害生态防控等集成技术。2012到2016年,累计推广31万亩,新增销售额40亿元,新增纯利润13.2亿元;辐射带动1万多人从事中华鳖养殖业。新技术的推广改善了养殖生态环境,减少了渔药的使用,提升了中华鳖的品质和效益,提高了中华鳖的生产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走向国际 合作共赢 共同实现碧水蓝天梦

外国专家局示范和出国培训项目14项。在国际合作方面,请进美、法、以、日等国外专家20人次,走出去进行国际学术交流10余次,签署了20多项国际合作协议,培养了人才,提升了我方研发水平和手段,提高我方的国际影响。同时,与美国德州A&M农工大学、马里兰大学、康奈尔大学和淡水研究中心,法国 农科院、法国龟鳖保护联合会、以色列鱼类中央实验室、日本早稻田大学等相关专业机构达成了良好的合作机制。今年5月16日,蒋业林将邀请四个国家的6位专家来华访问,向其展示目前的研究成果的同时,希望进一步促进国际间的交流合作。

建立柬埔寨国际合作示范基地

目前,蒋业林最大的希望是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走国际化。虽然东南亚国家、泰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在中华鳖生态养殖领域的研究早于我国国内技术开发,并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在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科研人员不断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一步步加以解决,已经在国内形成比较成熟的技术,并培育出自己的优秀品种,使我国在中华鳖苗种培育技术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目前,泰国苗种在我国市场的占有率越来越少,甚至消失。可见,中华鳖生态养殖技术走向世界市场的空间越来越广阔。蒋业林相信,在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形势下,生态中华鳖养殖技术将推进“碧水蓝天梦”的实现,更能达到生态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效果!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处理,欢迎分享转载



Copyright © 2002-2025 民生在线ncys.or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06013489号-3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