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产业网ncys.org.cn

当前位置:三农产业网 > 三农产业 > 本文内容

水稻侧深施肥赋能大粮仓

发布时间:2020-08-12 18:31来源:中国农网责编:三农产业网阅读()

“现在正是灌浆期,再有2个月就能收获了,照目前情况看,亩产一千二百斤没啥问题。”8月初,在东北“大粮仓”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建三江分公司七星农场,轻风吹过,稻浪起伏,站在田边,手捏着碧绿饱满的稻穗,远近闻名种了20多年水稻的老把式张景会满心的喜悦溢于言表。

张景会可不简单,他是七星农场的科技示范户,许多新技术都是从他这里示范成功,推向全场的。从应用优质品种到水稻超早钵育栽培;从提高水稻适口性到探索电子商务,他承包的水稻平均亩效益突破1100元,比全场平均亩效益高出650元以上户。如今他认准了绿色、生态、环保目标,重点开展水稻优质栽培模式、减肥减药技术等新技术试验与示范应用。

水稻侧深施肥减肥降本、提质增效

老张350亩水稻田里有两块田引人注目。一块是侧深施肥,一块是常规施肥。侧深施肥的水稻眼见长得更整齐壮实。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我连续用了4年了,确实给我带来了好效益。‍”张景会介绍道:“原来要施4次肥,现在插秧时底肥和返青分蘖肥一起施了,速效、中效、长效养分都有,省肥省人工,每亩地可以少用肥料三、四公斤,‍而且能多打六七十公斤粮食,‍里外里能增收‍100多块钱。”‍

“直观看应用侧深施肥技术的水稻长得更高、更绿、穗头更齐整,更进一步,水稻叶片的养分含量高些,平均每穴茎数多2个,穗粒数也多2个呢。”负责试验田的中化农业分销东北大区农艺师丁亮指着分别从2块田里拔出来的植株样本详细介绍。

‍水稻产量主要有3个影响要素,‍‍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对于寒地水稻来说,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是对产量贡献率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因为是机械化插秧,单位面积的穴数是一定的,每穴的茎数直接决定穗数。每穴‍水稻增加一个茎,就增加一个穗儿,产量‍就能增产20~25公斤。‍一个水稻穗上多一个粒儿,一亩地就能增产‍6~8公斤。穗多粒多‍算下来就要比对照田‍最少增加‍60公斤以上的产量。‍

“施肥一大片,不如一条线。说的就是能精准施肥的水稻侧深施肥,这条线就是侧3深5,即在插秧机插秧的同时将基肥或基蘖肥或基蘖穗肥同步施在稻株根侧3厘米、深度5厘米处。”丁亮说道。侧深施肥使返青分蘖期肥料集中,肥料利用率提升,会让水稻分蘖早生快发,控制无效分蘖,穗头比较整齐。穗头整齐均匀出米率‍就会一定程度提升。‍‍所以在增产的同时又提升了品质。‍

技术不断提档升级适应生产需求

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有水田面积2300多万亩,截至目前,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推广面积500万亩,以建三江分公司15个农场和北大荒集团上市公司农场作为重点推广单位。

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建三江分公司农业发展部部长李国俊表示:“从资源利用更充分,‍‍到产量和品质提升,这些年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应用给建三江‍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变化,生态压力在减轻,符合国家减肥增效的产业发展方向,也符合建三江绿色、生态、品牌、智慧的‘四化’农业发展方向。‍”

500万亩推广面积中300万亩是和中化农业一起合作推进的。从产品研发、试验示范、反馈升级,到降低成本、提升强度、增加配方,6年来合作研发、试验示范、推广应用成效明显。

李国俊介绍,早在1997年,建三江管理局就将侧深施肥确定为推广项目,受插秧机发展和施肥器质量的影响,没有成功应用到实际生产中。经过多方考察,2012年引进了日本侧深施肥插秧机,正式开展试验示范。

‍光有机器还不行,还得有配套的专用肥料。2014年,中化化肥研发、生产、农技团队联合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和建三江管理局、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综合测土数据和水稻生长需肥规律,共同研讨确定水稻侧深施专用肥配方,2015年正式开展试验示范。

从2015年至今六年的示范推广与北大荒集团的各个分公司、农场合作,不断的开展田间回访、示范宣传、技术培训等等,把侧深施肥技术推广到黑龙江农垦的水稻田间,也推广到种植者的心里。

七星农场农业生产部副部长、技术专家姜灏介绍,七星农场较早就实行了测土配方施肥,每年对122万亩耕地进行土壤取样,对土壤氮磷钾、有机质含量等各项指标进行化验。经过多年的数据积累和分析,发现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一直处在增加趋势,肥料浪费的同时给水稻生长带来一定负面影响。2014年,七星农场进行了减磷实验,发现在减磷60%的情况下,也能够保证水稻稳产增效的目标。紧接着又进行不同氮磷钾配比的‍系统试验,并进行了大面积示范应用。‍

‍怎么把常规施肥减磷技术优势应用到侧深施肥上?七星农场和中化农业合作‍探讨在侧深施肥肥料加工环节进行减磷应用。今年‍增加侧深施肥专用肥减磷配方,磷含量减了三个百分点,同时加入增效因子,提高磷肥利用效率,‍‍‍一亩地肥料成本能降低100多元。

龙头带动合作推广模式新

“我国化肥利用率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必须通过科技创新来改变。”先正达集团中国副总裁、中化农业副总裁马跃表示。水稻测施肥技术‍一方面能够保证水稻‍稳产增产,‍另一方面让土地得到保护,减少化肥污染浪费,助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首先产品技术上要有创新,颗粒强度、吸湿性等方面能够满足要求,真正做到给作物精准用肥。其次‍,‍农艺农机技术也要有效结合。插秧同步施肥,提高作业效率的同时减少肥料浪费。同时,社会化的组织服务程度也要提升。‍

中化农业致力于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推广,立项之初就成立了专业的“研-产-销+服务”团队,有效转化科技成果,实践应用验证技术和产品,一线服务团队的反馈意见与研发和生产端研讨同步升级。每年召开多个现场观摩会和技术培训会,线上线下多渠道解决种植户遇到的各类问题。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肥料技术处处长杜森表示:“每年农业农村部都要发布十大引领性技术,今年发布的十大技术之一水稻机插缓混一次施肥技术就是之前发布的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的升级版,突出了机插秧侧深施肥、缓释与速效肥料相结合的一种施肥方式。”

杜森介绍,这项技术主要是针对我国现在化肥用量偏多,利用率偏低的现状来提出的,是化肥减量增效、利用率提升技术中革命性的创新。这项技术的特点有四个方面:首先是以测土配方施肥为基础,根据作物养分需求、土壤肥力来调整养分用量和配比。其次是改变了施肥方式,改撒施、表施为机械深施,减少了肥料流失浪费,大幅度提升利用率。第三个特点是采用了高效专用肥料,配合水稻机插秧作业,所用肥料强度高,不易吸湿结块,而且缓释和速效结合,减少施肥次数,满足水稻养分需求。第四是农机农艺结合,通过机械把肥料施到适宜的位置,便于水稻吸收利用,是便于推广的轻简化技术,不仅能增产提质,还能减肥增效,保护生态环境。

“中化农业这样的大型涉农企业,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与农技推广部门、种植大户、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合作推进这项技术,实现多元化、全程化、专业化的技术服务,是科学施肥推广模式的创新。”杜森表示。近年来,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越来越成熟,在东北优质水稻产区推广面积大、效果好。在南方稻区如江苏、湖南、湖北、安徽等地也开始大面积推广,水稻种植户都非常欢迎,接受程度很高,发展前景很大。(崔丽)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处理,欢迎分享转载



Copyright © 2002-2020 三农产业网ncys.or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06013489号-3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 -